单B细胞扩增试剂盒,突破抗体开发技术壁垒-国内聚焦-资讯-生物在线

单B细胞扩增试剂盒,突破抗体开发技术壁垒

作者:南京德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25-08-19T00:00 (访问量:1108)

​​在生物制药与基础免疫学研究领域,单 B 细胞抗体开发技术已成为获取高特异性、高亲和力抗体的核心路径。从技术本质而言,其通过精准分离单个 B 淋巴细胞,对编码抗体的可变区基因进行扩增与解析,旨在还原天然抗体的重链(VH)与轻链(VL)配对,从而构建具备完整功能的重组抗体。这一技术路径虽在理论上具备显著优势,却在实际操作中遭遇诸多棘手难题。

 

单 B 细胞抗体开发的技术瓶颈与挑战

微量样本的扩增难题

单 B 细胞内 RNA 含量极低,通常仅为 10 - 50pg,这对后续的逆转录及 PCR 扩增提出了严苛要求。传统的 RT - PCR 技术体系,在应对如此微量的起始模板时,极易因引物竞争、酶活性抑制等因素,产生扩增偏差或完全失败,致使大量珍贵样本中的目标抗体基因信息丢失。据相关研究统计,在低起始量(<50pg RNA)实验条件下,传统方法的有效扩增率不足 30%,严重制约了单 B 细胞抗体开发的效率与成功率 。

抗体可变区多样性的覆盖困境

B 细胞受体(BCR)可变区的多样性源于复杂的基因重组、体细胞高频突变等生物学过程,理论上可产生 10¹² - 10¹⁴种不同的抗体序列。这一高度复杂性使得常规引物设计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可变区。在实际筛选中,由于引物与部分稀有或突变型可变区序列不匹配,导致大量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特异性抗体序列被遗漏。例如,在针对新型病毒的抗体筛选中,因可变区覆盖不全,可能错过关键的中和抗体序列。

流程复杂性与时间成本

传统的单 B 细胞抗体开发流程,涵盖细胞裂解、RNA 提取、逆转录、多重 PCR 扩增以及产物纯化等多个繁琐步骤,且各步骤间需频繁进行样本转移与处理。整个流程耗时通常超过 12 小时,不仅操作误差风险高,而且长时间的样本暴露增加了核酸降解与污染的可能性,进一步降低了轻重链配对成功的概率。研究表明,传统多步骤流程中,轻重链成功配对率平均仅为 50% -70%。

 

技术革新:单 B 细胞扩增试剂盒的核心优势

德泰生物研发的 Mouse/Rabbit Single B Cell Amplification Kit,凭借前沿的技术设计,直击上述技术痛点,为单 B 细胞抗体开发提供了高效、精准的解决方案。

微量样本的高效捕获与扩增

该试剂盒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超敏细胞裂解与逆转录体系,突破性地实现了以 1 - 500 个 B 细胞或 10pg - 5ng 总 RNA 作为起始模板的高效扩增。其核心在于运用了专利的核酸保护技术,通过特殊的缓冲液配方抑制细胞内源性 RNase 活性,同时优化逆转录酶的反应条件,确保在极低模板浓度下仍能维持高效的 cDNA 合成效率。

全面覆盖抗体可变区多样性

针对 BCR 可变区的复杂多样性,试剂盒运用了先进的多重引物池设计策略。全面且精准的引物设计,有效避免了因可变区序列变异导致的扩增遗漏,使抗体可变区序列的覆盖度达到 95% 以上,显著提高了筛选出高特异性、高亲和力抗体的概率 。

一体化扩增流程与时间优化

试剂盒采用三步法技术,将逆转录(RT)、预扩增(PCR1)两个关键步骤整合在同一反应管内进行,这种一体化设计不仅避免了跨管操作带来的样本损失与污染风险,还将整个实验流程大幅缩短至 5 小时以内。实验验证,该试剂盒的轻重链同步扩增成功率稳定维持在 90% 以上,较传统分管扩增方法提升了约 40%,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与结果可靠性 。

 

产品信息

货号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

DTT06 小鼠单B细胞扩增试剂盒 96 rxns

DTT07 兔单B细胞扩增试剂盒 96 rxns

DTT08 小鼠单B细胞表达框扩增试剂盒 96 rxns

DTT09 兔单B细胞表达框扩增试剂盒 96 rxns

南京德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

地 址: 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浦乌北路11号江城大厦8楼

联系人:

电 话: 400-626-9766

传 真: 025-58894959

Email:sales@detaibio.com

相关咨询

单B细胞扩增试剂盒,突破抗体开发技术壁垒 (2025-08-19T00:00 浏览数:1108)

5′ RACE/3′ RACE PCR扩增试剂盒 (2025-07-22T00:00 浏览数:2038)

杂交瘤测序仅需5个细胞 (2022-10-10T10:25 浏览数:12627)

蛋白表达不成功,基因/小试全免费 (2015-05-18T09:52 浏览数:11619)

ADVERTISEMENT